- 西安綠標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聯系電話:029-89183276
- 聯系電話:18192301722
- 微信:lvbiaoshui(18092874392)
- 傳真:029-89183276
- 郵編:710076
- 地 址: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唐延南路十一號逸翠園i都會1幢1單元11114室
技術問答
1、問:我廠用A-O法處理含有氨氮的污水,以前運行正常,最近經常在回流沉淀池出現污泥厭氧反硝化,引起污泥上浮現象,污泥流失,影響出水水質。如何解剖?
答:(1)控制好反硝化條件,盡可能去除硝酸氮;
(2)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以降低沉淀池的污泥層高度,使污泥在泥層的停留時間減少,可防止污泥缺氧;
(3)條件允許的話(不影響缺氧區的缺氧環境)盡可能增加好氧區的溶解氧,使進入沉淀池的污泥不缺氧。
上述第一條是為了使進入沉淀池的硝酸氮大大減少,不會發生嚴重的反硝化,后二條措施是即使有大量硝酸氮進沉淀池,但由于不缺氧也就不易發生反硝化。
2、問:如何解決檢測和控制的滯后問題,如DO等?
答:生化處理過程本來就是滯后反應的過程,如早班對工藝進行調整后,其結果可能要到中班或夜班才能反應出來,只有DO在線儀可以根據設定的溶解氧上下限值通過曝氣機的運行狀態來控制,但也不可靠。目前很多進口的DO儀探頭的穩定性如何?所以我認為對生化處理而言,在線儀只能控制設備運行狀態,對工藝運行的控制是有限的。個人建議是采取某個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測取相關數據,長時間整理得出相關規律。
3、問:你說過在接種污泥培養時,要嚴格控制好曝氣時間和曝氣量,請問有何參數作為基準?
答:為避免污泥自身氧化,就要控制好曝氣量,經常需測定池內的溶解氧,及時進水。當污水濃度太低時要投加大糞來補充碳源等營養物,如沒有這方面來源,可采用間隔曝氣。至于如何控制曝氣時間和曝氣量,要憑經驗,因為COD、污泥濃度等的數據無法及時獲得,有經驗的人可根據溶解氧變化和污泥外觀(放在量筒觀察)就可了解污泥的大致生長情況,并進行控制。 污泥培養并不難,難的是要及時、一次培養成功,培養費用不能高,因為對工業廢水處理來說,污泥過早培養好,沒有廢水來維持,延長了培菌時間,不僅增加了培菌費用,甚至延誤污水處理裝置的定期投運。
4、問:污水處理系統剛建好,準備開始運行,工藝:調節池---水解池---厭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處理系統,馬上要開始試運行了,擬用接種馴養,請問開車和馴養中的具體注意事項有哪些?
答:培菌初期應采用靜態培菌,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過度自身氧化。有不少廠都發生過此類情況,污泥長期不增加,甚至下降,原因就是營養和曝氣時間沒控制好,污泥在增長同時又在不斷自身氧化這樣的惡性循環過程。活性污泥培菌后期,雖然污泥濃度較低,還是應適當排一些污泥,會有利于微生物進一步生長繁殖。
5、問:本單位的厭氧處理裝置將開始調試,請說說厭氧污泥培養方法和調試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答:厭氧污泥培養方法有多種,建議采用逐步培養法,大致過程如下:好氧系統經濃縮池的剩余污泥(已厭氧)投入到厭氧反應池中,投加量約為反應器容量的20~30%,然后加熱(如要加熱的話),逐步升溫,使每小時溫升為1℃,當溫度升到消化所需溫度時(根據設計溫度))維持溫度。營養物量應隨著微生物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不能操之過急。當有機物水解液化(需一、二個月),污泥成熟并產生沼氣后,分析沼氣成份,正常時進行點火試驗,然后再利用沼氣,投入日常運行。 啟動初始一般控制有機負荷較低。當CODcr去除率達到80%時才能逐步增加有機負荷。完成啟動的乙酸濃度應控制在1000mg/L以下。上面只是大致的要求,最好請有經驗的人來指導。
6、氧化溝泥少,微生物因為天氣寒冷,難培養,怎么辦?
1.如果是在系統剛剛啟動時的培養,污泥量少是正常的,隨著培養的進行,污泥量會增多。培養時,曝氣過度是很不利于污泥培養的。
2.當然微生物的量是和你的源水中的碳氫含量有關,碳氫不足自然無法使微生物數量上升。還請檢查。
3.如果你的系統早就啟動了,想要提高微生物數量。我覺得沒有太大必要的。達到平衡就行了,重要的是處理出水的情況。
4.特意的提高微生物數量將使污泥老化,反而不利于出水水質的。
5.溫度的問題,個人覺得出水水溫不低于10度,微生物活性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6.根據F/M值的大小,可以知道你的微生物數量是否太低,該值不大于0.25,就說明你的微生物數量不是太低。
7、溶解氧控制在1.5ppm,在北方的冬季會不會影響一些高效的微生物繁殖(氧化溝工藝),降低出水水質?
1.微生物繁殖的速度與源水中碳氫含量的關系最為關聯。
2.我平時運行的曝氣池(氧化溝)出水溶解氧濃度一直維持在1.0ppm,冬天也沒有太大變化的.你可以嘗試一下,自己調整和摸索出自己水廠的合適參數。
3.控制低溶解氧的出水,可以使微生物在沉降階段,加強內源呼吸,十分有利于微生物重新進入生物池首端后發揮更好的吸附氧化作用。
8、我想問問這個污泥齡是怎樣確定的?又是怎樣用來控制的?究竟用排泥量確定它還是它來確定排泥量?絲狀菌應該不是問題的關鍵,是不是污泥濃度過大呢?大約在1000左右,或以下,進水BOD=50左右,這個污泥濃度合適嗎?
1.污泥齡:是活性污泥在曝氣池中的停留時間,他是控制污泥是否老化的關鍵控制參數,是相當重要的控制參數,此參數不加以控制很難保證生物系統正常運轉。
2.計算公式:(MLSS*曝氣池有效容積)/(24小時*每小時排泥流量*MLSS回流)
3.此參數用來控制排泥量的。
4.首先通過運行,摸索出自己水廠的合理污泥齡控制值,此時即可指導排泥了。我的經驗是超過30天,污泥就有可能老化了,當然各廠具體運行情況是不一樣的。需要自己總結和摸索。任何現成的參數,也只是參考而已。
5.污泥濃度大不大,檢查食微比吧,不要小于0.1!單看,MLSS=1000,BOD5=50,你的污泥濃度是高了。
9、 二沉池有時出現跑泥現象是什么原因?
我想出現二沉池跑泥的原因是很多的。
1.生物系統處理負荷(水量和濃度)變大,可以出現跑泥,多為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時間就縮短了,活性污泥來不及沉降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產生跑泥。同時,進水濃度增高,會導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強,不利沉降。出水混濁而帶有跑泥現象。
2.過于低負荷運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樣會產生跑泥。
3.絲狀菌膨脹,污泥來不及沉降也會產生跑泥現象。
4.另外,氣溫低、曝氣過度、PH變化過大、有毒及惰性物質進入生物系統等等,也會產生跑泥。
5.掌握這些原因,還得自己在實踐中反復體會,才能靈活準確的加以判斷。
6.當然。相關檢測方法也必不可少的。它是你判斷的依據。
10、我們處理的是生活污水,其它污水廠好像沒有這種出水帶綠的現象吧。我們的進水BOD很低,在50左右,我想問一下,我們怎樣去控制微生物處于什么階段呢?在厭氧后進入氧化溝,這個溶解氧有規定嗎?還有我們進行投加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目的想改善微生物的活性,那應該要注意檢測什么指標呢?如果微生物的活性大那會不會引起其它反效果呢?如它的沉降性不好和降解速率過大導致營養物不夠而衰竭等等問題。
1.因為不太了解你們水廠的具體情況。一般情況下BOD=50,COD也就在130左右。
2.既然是生活污水,N、P應該不會缺才對。投加尿素和磷酸二氫鉀似乎沒有必要。
3.氧化溝的曝氣方式對微生物降解有機物還是比較合理的,即溶解氧分布是前高后低的。
4.處理低濃度污水,容易導致污泥老化,出水夾有多量細小的活性污泥顆粒。此部分會導致出水COD上升,不太嚴重的活性污泥隨出水流出,其COD上升幅度在10~20ppm之間。
5.建議減少曝氣量,保證出口溶解氧在1.5就夠了。這樣可以避免活性污泥自氧化過快。
6.相對于你的氧化溝容積,你的處理水量應該比較大的,即表面負荷較高。所以,BOD=50,你的mlss還能保持在1000ppm。負荷較高,過流速度也會提高。由此,微生物沉降不充分,也可能有活性污泥隨放流水流出。
下一篇:技術問答——第二篇